共有6条评论,有2人参与

温雪芳 2015-07-12 20:42

回顾我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位老师说过“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回复(0)

温雪芳 2015-07-12 20:42

回顾我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位老师说过“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回复(0)

温雪芳 2015-07-12 20:42

回顾我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位老师说过“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回复(0)

刘汉东 2015-07-12 20:36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回复(0)

刘汉东 2015-07-12 20:36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回复(0)

共 6 条记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跳转到